电光标志的功能属性,到底是锦上添花,还是雪中送炭?

2024年11月20日 0 条评论 424 次阅读 0 人点赞

自进入汽车工业时代以来,相较以前的人力、畜力行驶,交通工具的运载速度大幅提升,它给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衍生了一系列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。聪明的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对驾驶人有效管控,将道路和环境的危险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,让事故隐患消弭于未萌;同时,对相邻、关联道路及地点的远向信息,集中展示在关键位置上,让司机能及时预知,不仅能为驾驶预判提供充分的信息数据,减少了因驾驶延误而产生的社会能源损耗。道路交通标志牌适时而生。

道路交通标志牌,作为一种承载道路交通语言信息的重要载体,其技术、材料也在逐步升级更迭,其先后经历了:碑刻时代、油漆时代、反光膜时代、电光显现时代等,人们在探索技术升级、革新的步伐上从未停止。电光标志,利用LED主动发光技术,在保留了反光膜的逆反射功能的基础上,让标志的关键语言信息“主动发光”起来,让交通参与者能更清晰、准确的捕捉道路信息。

不少设计师认为:普通标志就能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设计需要,电光标志只是外观漂亮,属于“锦上添花”的事情,有了,能装扮道路更加美观;没有,普通标志也一样能奏效。从电光标志特殊的功能属性来看,是不准确的。

依据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款要求:所有对外开放的通行道路,必须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、交通标线、交通信号灯等。普通的道路交通标志牌,在夜晚,需要依赖于远光灯的照射,才能通过面层的反光材料实现逆反射功能,将标志面板上的信息及时传递出去,在环境没有路灯照明,或机动车没有开启远光灯照明时,标志自身是不能发光的,而城市道路中,频繁开启远光灯又是诱发会车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。电光标志则不需要依赖外部照明,自身就能主动发光,及时向过往司机传递前方道路信息,从这个场景的应用意义上来说,电光标志的设置就属于“雪中送炭”的范畴。

在隧道内路段,电光标志能弥补因光线幽暗而导致的人眼视认障碍;在小半径弯道路段,电光弯道诱导标志能清晰的表现出车道的线型轮廓,克服了普通标志因车辆灯光照射宽度不足而导致无法显现的弊端;在雾霾、团雾等气象灾害的行车环境中,电光标志能通过规则频率的闪烁,加强危险因素的警示效果,弥补普通标志静态、单一的显现。同时,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嫁接应用,电光标志能实现实时交通信息的联动,特别是对于非灯控的小支路口,突然出现的交通参与者,能实时向主干司机传递信息。

综上,对于特殊的交通应用场景,电光标志能弥补普通标志的功能性不足,实现特殊化的“雪中送碳”的功能属性,消除特殊特征的交通隐患危害,增强区域道路交通安全。

更多了解,请持续关注本网站,或致电:陈经理,13776419300。

 

赛思

南京赛思交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
文章评论(0)